显示标签为“金唢呐”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金唢呐”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09年10月24日星期六

被糟蹋的中国医学史(10):人均寿命增加与哪些因素有关?

作者:金唢呐芦笛自治区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info

被糟蹋的中国医学史(10):人均寿命增加与哪些因素有关?

金唢呐

这两天又想了一下,我前边所说“一年内平均寿命增加15岁之不可能”的说法,好像应该再有点理论推导过程或者是提供点事实依据才对。躺在床上横竖睡不着,想了到现在也不知道该怎么写,只是假设了一下:建国以后,党和政府像关闭烟馆妓院一样,悍然不顾嗷嗷待哺的小鬼,一举关闭了阎王殿;喜事见红不见白,只许新娘坐轿,不准坟头冒烟;棺材铺、火葬场、殡仪馆、寿衣店大腹便便的老板们整日无事可做,个个饿得“面目可怜,像个瘪三,干巴巴的几条筋”;而产房生出来的孩子,跟相声里的“二他爸爸”从鱼市买回来的鲜鱼一般“个个活”,好像也难以达到“一年增长15岁”这个数。好在治学严格的和合网友也给出了“一年内人均寿命可能增加两岁”的批语,算是有了些底气。我准备以后发表论文,告诉人们即使在缺医少药的战争年代,我们靠着中医中药,愣是在硝烟弥漫中把人均寿命维持在了世界最高水平。这些造谣“解放前人均寿命只有35岁”的妖人,矛头是对准传统医学的,“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我这个金猴家族的后人要奋起科学千钧棒,让玉宇澄清万里埃。以后还请和合网友经常对拙文斧正,能过您这一关,再挑剔的编辑我也能对付了。将来发表论文时,将在致谢(acknowledge)处表示一下。

被糟蹋的中国医学史(9):解放前人均寿命是35岁吗?

作者:金唢呐芦笛自治区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info

被糟蹋的中国医学史(9):解放前人均寿命是35岁吗?

金唢呐

这篇原来准备写“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史”,不过既然网友提出了人均寿命变化这个课题,这属于医学统计学的范畴,也算和医学有点关系,我先就这事说几句。

被糟蹋的中国医学史(8):国民党的《废止旧医案》已全部得到落实

作者: 金唢呐 芦笛自治区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info

被糟蹋的中国医学史(8):国民党的《废止旧医案》已全部得到落实

金唢呐

在中国,无论是医卫界人士还是外行,都知道这样一句话:国民党妄图扼杀消灭中医(现在民间还有一种说法:消灭中医药是洛克菲勒集团的阴谋)。具体的官方说法是:
废止中医思潮成为反动政府千方百计排斥、摧残中医的思想基础。从道光皇帝、北洋军阀到国民党蒋介石,制造各种障碍阻止中医的发展,甚至企图用行政手段消灭中医。

这话应该说是不假,仅在辛亥革命以后,政府们一共有四次“妄图扼杀消灭中医”的举动。

被糟蹋的中国医学史(7):瞎子是怎样减少的

作者: 金唢呐芦笛自治区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info

被糟蹋的中国医学史(7):瞎子是怎样减少的

金唢呐

看到人们经常谈到的新旧社会两重天,我觉得这确实是个事实。不过,在很大程度上,这是战争年代与和平年代的差别。在战争年代,凡是需要“全国总动员,齐抓共管”系统工程,无论军阀混战时期的北洋政府还是后来的老蒋,都很难做到。无论想做什么,各路反对派都有本事给你搅黄了,连修铁路山西老阎都要搞窄轨,更何况教育卫生这种事情。

50年代以后很多传染病的控制,我认为与世界进入和平年代、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抗菌药物的发展都有关系。这时候倒是应该严格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教导,全面地、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而不能片面地、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其中国人在传染病学研究领域的最大贡献就是发现了沙眼衣原体。除去吹牛撒谎,在各领域中国人有资格做父亲的很罕见,水稻杂交领域的袁隆平算一个,再就是衣原体之父——汤飞凡。

被糟蹋的中国医学史(6):纪念伍连德

作者:金唢呐芦笛自治区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info

被糟蹋的中国医学史(6):纪念伍连德

金唢呐


下面我就介绍几句这位清朝医学进士伍老先生。

伍连德,字星联 (1879~1960) ,祖居广东新宁(今台山县),1879年3月10日出生于马来西亚1902年伍连德获医学士学位,之后曾在多所世界著名的研究机构从事微生物学研究工作,1903年获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07年,当时外交大臣施肇基鼎立举荐,伍连德应清政府特别聘请,出任天津北洋医学堂协办。伍连德1915年创办了《中华医学杂志》,并任第一任主编。1916年创立中华医学会,并担任头两届书记会长。1921年他积极参与了协和医学院的创建。1926年他创办哈尔滨医学院 (今哈尔滨医科大学);他先后兴办检疫所、医院、研究所、学校20余所。 1930年在他竭力提倡和推动下,我中华民国就收回了海港检疫的主权,他任全国海港检疫总管理处处长。看来华侨不仅是“中国革命之母”,也是“中国医学之父”。

被糟蹋的中国医学史(5):胰岛素与结晶胰岛素

作者: 金唢呐芦笛自治区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info

被糟蹋的中国医学史(5):胰岛素与结晶胰岛素

金唢呐


中国科学家(科技工作者)一般都有两个情结,一个是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情结,一个是诺贝尔情结。

平时我们在一起问到对方学习工作情况的时候,要互问一声“几点?”。意思是你最近发的文章的杂志的影响因子是几点。去年我和我们一个校长一起去北欧一个“科技竞争力”排名很靠前的国家去做学术访问,动不动就问人家的文章是“几点?”,给对方问的直发懵。虽然他们也有这个概念,不过也就是知道个大概其。当对方把他们发表文章的杂志单行本给我们后,我们准确地报出了各杂志的点数,精确到小数点后面第2位,把对方惊的目瞪口呆。随后我们的校长告诉人家,今年我们研究室发表文章的最高点数是多少,意思是西方资产阶级有的,我们有;西方资产阶级没有的,我们也有了,我们已经自立于民族之林了。

被糟蹋的中国医学史(4):简答网友

作者:金唢呐芦笛自治区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info

被糟蹋的中国医学史(4):简答网友

先说明一下,平时写东西都是八股,写总结是党八股,写论文是洋八股。憋得火烧火燎的,所以上网写东西比较阿随,嘲笑别人调侃自己,有得罪之处还望河边网友海涵。

被糟蹋的中国医学史(3):麻黄素与陈克恢

作者: 金唢呐芦笛自治区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info

被糟蹋的中国医学史(3):麻黄素与陈克恢

金唢呐

中国人的历史知识的来源很奇怪,过去主要是来自民间艺人的大鼓评书,高雅一点的不过是京剧、梆子、评弹、黄梅戏,艺人们当然是怎么热闹怎么说,听众则以为满村争说的蔡中郎就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后来这活就交给了中宣部和爱国知识分子,根据时代的需要胡乱编造,可悲的是“民是愚氓全在训”,任凭怎么编造都有人信,以为“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相信这些胡编乱造的就叫做爱国主义,站在这个观点的反面的是卖国主义。”(改编自《毛主席语录》),不相信这些信口雌黄、要求拿出证据的人就是汉奸、走狗、卖国贼,就要全党共诛之,全民共讨之(典出《毛主席语录》)。

被糟蹋的中国医学史(2):中国为世界贡献了哪些中药

作者:金唢呐芦笛自治区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info

被糟蹋的中国医学史(2):中国为世界贡献了哪些中药

金唢呐

当年鲁老夫子看中国历史,“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然后“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凭着这两个字,鲁迅便成了中国20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按说思想家总该有什么原创的“思想”,或者是系统论证或修正了别人的什么学说,本人才疏学浅,除了“吃人”,还真不知道鲁迅提出过什么原创的东西。

被糟蹋的中国医学史(1):毛主席领导我们开发青霉素?

作者:金唢呐芦笛自治区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info

被糟蹋的中国医学史(1):毛主席领导我们开发青霉素?

金唢呐

看到芦笛自治区各位网友对医学问题七嘴八舌胡话说个不停嘴,总想和大家一起掺合掺合,痛说我所知道的、鲜为人知的“历史”。可毕竟“十七年风雨狂怕谈以往,怕得是你(诸位)年幼小志不刚,几次要说我口难张”(典出《红灯记》)。后来看到深圳美工(我不太清楚“他妹妹的”和“憨子”您更喜欢哪一个,想来想去,大陆都实行称呼职务,所以就这么称呼了)介绍“50年代毛主席领导研制青霉素”,我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吹牛可以,但怎么也得有个底线吧。拿除了中国人以外全世界都知道的事情丢人现眼,实在是有点“是可忍,孰不可忍”。就好比我们当年插队,我们这个地区来的知青最少,只有十几个人,还有几个女生,真正可以用得上的也就七八条枪。小户人家经常受欺负,但我们也有底线,那就是:骑在我们头上拉屎可以,蹿稀(北方话,拉稀、腹泻的意思)不行!有一次有个混蛋越过了这个底线找茬,我们大闹一场,差点出了人命,最后算是让那些大户也明白点了,从此不敢做的太过分。看到大家越说越离谱,今天借着点酒劲,也啰唆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