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31日星期四

世界离独裁只有五天------熊培云

熊培云 原载《凤凰周刊》
今日世界,多数国家都已经实现了政治民主化,而尚未实现民主化的国家也正在试图从“后极权”的坑坑洼洼中走出。许多人可能会认为,当历史翻过黑暗的一页,过去那个血腥而愚昧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了。然而,真的可以高枕无忧了么?
世界离独裁有多远?35岁的德国导演丹尼斯?甘赛尔(Dennis Gansel)透过他杰出的电影《浪潮》(Die Welle)给出了一个惊人的答案——世界离独裁只有五天。


1. 纳粹速成班
汽车摇摇摆摆,车外人来人往,影片《浪潮》在一片轻松而热烈的摇滚音乐中开场。这是一所普通的德国中学,主人公赖纳?文格尔(Rainer Wenger)是该校一位老师。不巧的是,今天他被告知自己喜欢的“无政府主义”课被另一老师抢先一步,而且事情已毫无回旋余地,文格尔只能硬着头皮在接下来的“国家体制”主题活动周上主讲他并不喜欢的“独裁统治”。

故事就这样围绕着接下来的一周展开:

上访众生相-希望和爱

    《上访》-上访众生相-希望和爱 作者:曾金燕

    《上访》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国内版,片长318分钟,国际版(在戛纳电影节上播放的版本),片长120分钟。导演赵亮。

      2009年5月24日-30日,第六届中国纪录片交流周在宋庄进行。5月29日下午1点,我到现象工作室看了318分钟版本的《上访》,随后主办方做了一个小型的讨论会。

我希望能有机会再看一次此片。虽不知其发行渠道,但相信此片不久就会流传开。

      上访是又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象,根据社科院于建嵘老师的介绍,现政权的上访起源于毛泽东在延安时期。虽然它一度成为文革时期派系斗争的工具,但总的来说,上访是弱小无势力无“关系”者在穷尽司法途径不得社会公正时,寄托于青天大老爷的一纸批文可以确实地解决他/她遭受的不公正待遇,挽回损失,过上正常的生活。十几年、几十年上访不得结果的经历,让一些访民痛不欲生,却又欲罢不能。一再的挫折,使他们更加焦虑地寻求有朝一日的正义:万一这一次香港回归中央重视访民的冤情,就把我的问题解决了呢?除了寻求公义的渴望,诸如此类的幻想,成了支持访民坚持上访的一剂安慰。

傅国涌:期待一个权利主导的“对话时代”

2009年,中国又一次处于大变动的前夜,朝廷的紧张程度大大超过了往年,某种意义上比20年前开年时还要恐慌,那道广为人知的“不折腾”上谕,就是一个小小的明证。到2008年,经历了30年经济层面的改革,原来这条路无疑已走到了尽头,北京奥运会是最后一次超级盛典,以GDP为合法性全部来源的王朝注定了走下滑线,不在预料之中的世界性金融风暴更加使这个把全部赌注押在经济增长上的王朝雪上加霜,所有的动作于是都围绕着如何保稳定展开,在“不折腾”的旨意下,近期不时传来有博客和网站被“折腾” 掉的消息,这场针对所有官方媒体和民间网络的清理、堵截行动,又大大加剧了这种恐慌气氛。

对于朝廷维持现有统治的努力来说,中国今天最要害的部门不是安全部、公安部,也不是国防部,而是中宣部和教育部。近60年来,特别是最近这20年来,我们明显可以感觉到这两个部在舆论控制和愚民教育方面的成功,经济变革带来的社会变化,和人们思想上的变化,如果没有这两个部主导下的信息过滤、强行洗脑、修补粉饰,使多数人处于不明真相的蒙昧状态,这个吏治败坏已深入骨髓的王朝也许早就被送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但人算不如天算,互联网的诞生使密不透风的恢恢天网有了许多网眼,随着官方意识形态不断失效,国人的思想越来越多元化,原来完全由朝廷操控的话语权开始不断流失,令朝廷日益感到不安。如今朝廷已不再将共产主义乌托邦作为自己的远景目标或道德诉求,而是羞羞答答打出一面褪了色的无比暧昧的社会主义旗帜,而且在上面缝上“中国特色”的补丁。

美国青年:整个中国就是一个山寨

       前不久,我的朋友tom给我发了一封邮件,问我山寨是什么?事情是这样的,google公司发布了年度中国搜索热门词汇(China's new hot words)排名,并把他们翻译成英文介绍给全世界的网友。这些词汇反映了过去一年中发生在中国的重要事件和现象,其中排名第一的就是“山寨”,google使用的英文翻译是copycatting(无主见的家伙,复印机),对他的解释是:这个汉语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山中堡垒的强盗们(the mountain strongholds of bandits),首先被借用来描述那些剽窃仿造的产品,后来也用来指自制的产品,比如恶搞视频。

      tom不懂中文,很困惑于这个词的意思,问我山寨到底是什么东西,为什么假的产品会成为过去一年中中国网络搜索最热门的词汇。他没有到过中国,我感觉 到要向他解释这个很困难。我上网查阅了一些关于山寨的资料,发现这个词最早是用来描述珠三角地区的一些厂家生产的手机,这些手机使用了一种台湾研制的低价 芯片,以极低的价格融合市面上主流手机的所有先进功能并有所创新,在过去的一年中迅速的占领了中国低端手机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你可能不知道的人权常识 / 翟明磊

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id=0373b41c6ea0cc0e
壹报主人按:中国政府已签署了联合国的一系列人权公约。按联合国规定签约国政府有义务在本国学校与公共场合宣讲人权公约的常识。但不知何故,在中国,政府几乎没有做到。人民几乎只知人权两字,却不知人权常识,故民间拾遗补缺,壹报代为宣讲,这是壹报主人当年的演讲。
公民教员讲义之二:
你可能不知道的
人权常识
翟明磊
人人生来平等,是这样的吗?
大家想一想,一千年前,希腊贵族,或者一百年前的英国绅士,他们会怎么想这个问题。
“喔,那个浑身臭汗的家伙会和我讨论问题?会和我握手吗?”
“喔,那个整天围着灶头,婆婆妈妈的老娘们能进入议会吗?”

未完成的任务:写在思想的境界关站之后---李永刚

引言

1999年9月20日,我对为数不多的几位朋友宣称:“我有了一个孩子。”他们惊讶的模样让我得意非凡。然后我告诉他们,那个孩子诞生于网络,名叫“公共行政之窗”。那时我自然不会想到,几十天后给它更换的“学名”--思想的境界--竟然会在后来引起某个人群的特别关注。2000年10月14日晚上,我向广大得多的人群发布了这个孩子的死亡声明。外间对这个孩子是自杀还是他杀议论纷纷。

秦晖:极左、左派、右派、极右的区分与现状

  西方的左右派划分标准
法国大革命的口号非常动听,叫“自由、平等、博爱”。但任何激动人心的口号都有一个缺点,就是经不起推敲。每个人的天资、生存环境都是不同的,如果让每个人都“自由”发展,那么他们的财富、地位就不可能平等。如果要让每个人都在经济上“平等”,那么必然会限制强者的自由以保障弱者。左右派起源于法国制宪会议,但很快定型成与初始含义毫不相干的两个集团。其中左派比较支持平等,强调建设福利国家,更多的通过国家干预手段帮助弱者,右派比较强调自由,反对过高福利,比较支持竞争,反对国家干预,强调建立“弱”政府,反对对于强者的过多限制。但左派和右派的区别只基于对平等与自由的偏重上。左派更偏重平等一点,右派更偏重自由一点。对基本限度的平等与自由权利,均持有同样的共识。


朱学勤:我们该如何纪念南京大屠杀

http://news.163.com/07/1214/11/3VLVCG93000121EP.html
      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日,是20世纪中华民族诸多纪念日中第一纪念日。所谓“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应该从这一年这一天开始。
------作者:朱学勤 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上海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转眼间已是南京大屠杀七十年纪念,从“七七事变”起算,中国宣布全民抗战也已经七十一年。抗战八年,军民伤亡达2900万之众,物质损失不计其数,人权、物权牺牲之惨烈,超过二战任何一个参战国。包括笔者在内,每一个中国平民家庭都留有祖父母一代被战争戕害的记忆,或家破人亡,或流离失所。中国人没有理由不呐喊,没有理由不纪念。但到目前为止,国家应得之补偿、民间应发之控诉,并没有得到日方乃至世界舆论相等程度的尊重;甚至成反比,在世界人权舆论中还不及当年的战败者日本与德国。这是一个不得不提起的基本面,这是为什么?

盗版,盗走了大学生的现代公民意识

  上周陪《读大学,究竟读什么》一书的作者覃彪喜先生到江西九江和南昌两地开了两堂讲座。现场爆满,人心向上,颇为可喜。

  讲座之后是签名售书。早几年前,学生与学校观念上并不接受签名售书,认为商业气息太浓,现在倒是允许现场售书了,毕竟让学生多买些书总比买其他不知所谓的生活要强些,更何况学生就那么些开支,花钱买书就压缩了其他生活上的不良支出(但愿学生们能如我一样去想。)的空间,现场买书,也是对作者个人和着作的尊重及肯定。覃先生在签名的时候,发现了好几本盗版书,于是拒绝为盗版签名,有些学生因为被发现买了盗版书羞愧而去,但此举也受到了某些持盗版书学子的质疑,认为覃先生不为他们签名,是太功利了。

2009年12月29日星期二

任彦芳:北大的耻辱----在北大111周年校庆校友会上的...

      我上台来讲话,是想通报一个事:在北大一百一十周年校庆前,北大出版社要出一部书,都发了广告了,这部书是一百八十八名北大校友写的怀念北大的书,是发扬 五四精神的书,这部书由北大季羡林先生题写了书名《梦萦未名湖》。有前任校长丁石荪、陈佳洱和当时现任校长许智宏题词。作者有九十六岁高龄的教授,有年二 十四岁的研究生,时间跨了七十多年,这部书从2004年,征集文稿,到2008年编完,花时五年,这部书理应由北大出版社出版。2008年初,北大出版社 按着上边的对出版的控制要求,将三十多名校友的稿子删除,由全书五十万字变成三十多万字。为了能面世,主编只能服从出版社要求。这样北大出版社便决定 2008年4月出版,以迎接北大校庆110周年。没有想到在书正印时,出版社接到了一个电话,据说是中宣部的什么人打来的,叫这本书停印。是何人,是因为 什么,没有说,也没有发一个正式的文字。就这样,这部书便死于胎腹。

      事发生后,主编多次和北大出版社领导谈,他们表示无奈。到现在又一年过去了,北大出版社仍没有动静,据说想通过教育部有关人员向上级反映此事。

美国之音专访鲍彤:享受社会救济的前中共政治局常委秘书

美国之音记者张楠与何宗安最近在北京对前中共中央委员、政治局常委的政治秘书兼政治改革委员会主任鲍彤做了电视采访。鲍彤谈到了从1989年天安门民主运动平反,到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就职演说等一系列问题。中文部电视组据此制作了纪录片。以下为访谈摘要:
张楠:我们知道六四之后,您被判刑七年,七年之后您获释,又被剥夺政治权利两年。
鲍彤:名义上是两年。
张楠:那么现在您是不是已经完全恢复了自由?
鲍彤:我想,我只能讲我已经适应了。
张楠:适应什么了?
鲍彤:适应了我现在的处境。至于恢复自由,那么我相信,中国的老百姓没有一个人得到过,或者正在享受着中国宪法所规定的自由。

去年反响比较大的《Fitna》荷兰反穆斯林短片

 这两天荷兰右翼党派议员在英国伦敦机场被拒绝入境成了西方媒体的热点新闻。这个右翼党派议员的名字叫Geert Wilders。从1998年起他就是荷兰议会议员,他开始属于自由民主党(VVD),2006年他自己创建了另一个党叫PVV,翻译成中文就是自由党。他公开反对伊斯兰教,这使得他多次受到来自穆斯林的人身威胁。荷兰警察曾经逮捕了一个恐怖组织,试图用手榴弹炸死他,和另一个向他发了100多封恐吓信的女人。英国政府也因为他的极端观点而禁止他进入英国。

学会怎样做建设性的批评

文:伊萍
从文化传统上讲, 中国人是不喜欢批评的. 一般中国人把批评等同于攻击侮辱甚至谩骂. 问题是不少中国人确实是用攻击或谩骂的方式来批评, 很少思考怎样批评以达到建设性的结果. 而西方社会由于长期的民主自由传统, 大多数人对批评有着比较健康成熟的态度和方式, 思考了如何批评, 努力使批评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建设性力量, 而不是伤害社会的毁坏性力量. 最近我从一位读者的评论中读到下面几句关于如何批评的总结:

1. Attack ideas. Don’t attack people.

2. Be charming, if you can. Keep in mind that style is no less important than substance.

3. Do not question someone’s motives. Question their judgment.

2009年12月3日星期四

行政机关抗击平息网络曝光丑闻十大秘笈

转自: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id=9c72190df3840ab1
那个不接受我们行政管辖的地方政府台湾实行政治体制改革后,选票成为了政治,政治变成了选票。复杂的政治竟然也能简单操作,变成了“选票政治”。“选票政治”的特点是,什么都围绕着选票转,一切为了选票。在大陆人看来,台湾人真是没有文化底蕴,什么东西都学,这玩意也叫政治?也值得玩?再说,“接上级通知”没有说这是政治呀!


“选票政治”使官员变得庸俗。这不,所谓的行政院长吴敦义穿皮鞋视察灾区时,一些选民是说三道四、指指点点。听到选民的议论,吴敦义屁也没敢放一个,更不敢说选民算个屁,真有点低三下四的味道。这还不算,为了迎合选民,最近,吴敦义又有创新,在选民中搞了一个什么征求“十大冤言”活动,搞得台湾上下是怨声载道。据说,台湾人民的“第一大冤言是房价太高”。吴敦义的举措或者说是政治手段,都是为了选票,都是为了“当选”这一政治目的。